2018年12月26日 点击人次: 170
目 录
榆林学院是榆林唯一的省属本科院校。学校起始于1923年创立的绥德师范学校,1958年更名为西安师范学院绥德分院,1978年更名为陕西师范大学榆林专修科,80年代初期北迁至榆林西沙,1984年更名为榆林师范专科学校,1991年与榆林农林专科学校合并,整合为榆林高等专科学校,2003年经教育部批准升格为本科院校,定名榆林学院。2016年学校成为国家转型发展试点院校。2018年,学校被教育部确定为新增硕士学位授权单位,被陕西省确定为一流应用型本科院校建设单位。
学校现占地840亩,校舍建筑面积47.6万平方米。全日制在校学生12566人。现有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1个,国家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项目3个,陕西省研究生联合培养示范工作站4个,陕西省创新创业教育试点学院1个,省级重点学科1个,省级重点扶持学科2个,陕西省一流建设专业1个、一流培育专业6个,省级特色专业4个,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4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4个,省级教学团队4个,省级精品课程16门。近年来,学校获得陕西省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5项。
现有在职教职员工1004人,其中专任教师661人,正高职称81人(正教授79人),副高级职称267人(副教授237人),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者758人,博士学位141人。学校设立了院士专家工作站,聘任6名两院院士和2名,有国家“”专家1人,陕西省有突出贡献专家1人,陕西省先进工作者1人,陕西省“三五人才”入选专家1人,特支计划人才2人,三秦人才4人,省青年科技新星4人,省级中小企业首席工程师2人,省级教学名师6人,硕士生导师33人,榆林市有突出贡献专家16人。
建校以来,学校先后培养了5万余名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毕业生遍及陕西及周边省区,为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和一致好评。近三年,在宏观就业形势严峻的情况下,毕业生就业率均超过90%。
近年来承担国家级、省级、市级各类课题642项,经费5585万元,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8项,获得省厅以上科研成果奖励70余项。现有陕北历史文化博物馆1个,省级重点实验室2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省级哲学社科重点研究基地1个,省级科技创新团队1个,市级科技创新团队2个,市级重点实验室13个,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8个,市级协同创新中心1个,市级研究院、研究基地3个,校级科研机构17个。
学校坚持开放办学和产学研合作,与美国阿肯色州立大学、澳大利亚堪培拉大学、台湾淡江大学等23所国(境)外大学签订了校际友好合作协议。与美国瓦尔帕莱索大学合作培养硕士研究生,与英国胡弗汉顿大学合作举办本科教育;与西安交通大学等6所高校签署了《对口支援协议》;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西安石油大学联合培养农业推广硕士和工程硕士;与西北大学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合作建立了研究生联合培养示范工作站;与中国航天系统科学与工程研究院、陕西延长石油集团、陕西有色金属控股集团公司、陕西粮农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陕西榆林能源集团有限公司、陕西省治沙研究所等40余个企事业单位签订了产学研合作协议。2014年,学校与榆林市政府以及省内13所高校、108家企事业单位联合成立了榆林市产学研合作联盟。2015年荣获“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奖”。
学校连续多年被榆林市政府授予“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显著成绩先进单位”,是国家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试点院校、陕西能源化工人才培养基地、陕西省首批社科普及基地、陕西省首批应用型大学转型试点院校和研究生联合培养示范院校、陕西省文明校园和平安校园、全国绿化先进单位。
在“十三五”期间,学校将继续坚持立足榆林、面向陕西、辐射周边的办学定位,优化学科专业结构,加大内涵建设力度,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进一步提升办学层次和水平,为建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型榆林大学而努力奋斗。
榆林学院根据《教育部关于做好2018届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教学[2017]11号)、教育部办公厅下发的《关于编制发布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的通知》(教学厅函[2013]25号)等文件精神,结合学校实际,编制发布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全面系统反映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并以此作为招生计划安排、学科专业调整和教育教学改革等方面的重要参考,进一步深化就业与招生计划、人才培养的联动机制。
本报告的主要内容包括毕业生就业基本情况、就业特点、就业相关分析、发展趋势以及对教育教学的反馈,数据主要来源于以下两个方面:
1. 教育部监测系统。数据统计截止日期为2018年6月20日,主要涵盖就业基本情况等方面内容。
2. 第三方高等教育管理数据与解决方案专业机构麦可思所实施的应届毕业生培养质量评价项目。调查面向2018届毕业生3460人,其中本科毕业生3092人,专科毕业生368人,共回收问卷1503份。报告主体展示本科专业数据,专科层次因样本回收较少报告中多数指标未展示,并以附表形式展示总体指标。主要涵盖就业特点、就业相关分析、就业对教育教学的反馈等方面内容。
毕业生的就业基本情况反映了毕业生毕业后的基本去向。本章主要从毕业生的就业率及去向、职业和行业流向、毕业生升学和自主创业情况来展现本校毕业生就业的基本情况。
1. 总毕业生人数
榆林学院2018届总毕业生人数为3460人。
2. 毕业生的性别结构
从性别结构来看,本校2018届毕业生中,女生1844人,占53.3%;男生1616人,占46.7%。
表 1-1 本校2018届毕业生的性别结构
性别 |
毕业生人数(人) |
毕业生所占比例(%) |
女 |
1844 |
53.3 |
男 |
1616 |
46.7 |
数据来源:教育部监测系统。
3. 毕业生的生源结构
本校2018届大多数(87.5%)毕业生为陕西省生源。
表 1-2 本校2018届毕业生的生源结构
生源地 |
毕业生人数(人) |
毕业生所占比例(%) |
陕西 |
3029 |
87.5 |
河南 |
49 |
1.4 |
山东 |
42 |
1.2 |
江西 |
33 |
1.0 |
河北 |
32 |
0.9 |
广西 |
26 |
0.8 |
甘肃 |
23 |
0.7 |
吉林 |
22 |
0.6 |
内蒙古 |
21 |
0.6 |
湖北 |
21 |
0.6 |
宁夏 |
20 |
0.6 |
新疆 |
19 |
0.5 |
安徽 |
19 |
0.5 |
湖南 |
17 |
0.5 |
黑龙江 |
17 |
0.5 |
山西 |
17 |
0.5 |
四川 |
15 |
0.4 |
贵州 |
12 |
0.3 |
云南 |
9 |
0.3 |
重庆 |
9 |
0.3 |
青海 |
6 |
0.2 |
广东 |
1 |
<0.1 |
江苏 |
1 |
<0.1 |
注:表中数据均保留一位小数,由于四舍五入,相加可能不等于100%。
数据来源:教育部监测系统。
4. 各院系及专业毕业生人数
本校2018届毕业生分布于化学与化工学院、能源工程学院、生命科学学院、政法学院、管理学院等14个院系和汉语言文学、会计学、英语、化学工程与工艺、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生物科学、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测控技术与仪器等46个专业。
表 1-3 本校2018届各院系毕业生人数
院系名称 |
毕业生人数(人) |
化学与化工学院 |
441 |
能源工程学院 |
427 |
生命科学学院 |
336 |
政法学院 |
316 |
管理学院 |
305 |
艺术学院 |
254 |
文学院 |
225 |
信息工程学院 |
205 |
外国语学院 |
165 |
建筑工程学院 |
153 |
数学与统计学院 |
139 |
体育学院 |
68 |
教育系 |
58 |
高等职业技术学院 |
368 |
数据来源:教育部监测系统。
表 1-4 本校2018届各专业毕业生人数
专业名称 |
毕业生人数(人) |
汉语言文学 |
144 |
会计学 |
123 |
英语 |
116 |
化学工程与工艺 |
114 |
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 |
105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104 |
生物科学 |
102 |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
101 |
测控技术与仪器 |
100 |
土木工程 |
99 |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
98 |
法学 |
98 |
石油工程 |
91 |
油气储运工程 |
90 |
财务管理 |
87 |
音乐学 |
79 |
美术学 |
76 |
植物科学与技术 |
76 |
园林 |
69 |
体育教育 |
68 |
历史学 |
67 |
数学与应用数学 |
62 |
学前教育 |
58 |
动物科学 |
55 |
给排水科学与工程 |
54 |
思想政治教育 |
54 |
市场营销 |
52 |
物联网工程 |
52 |
行政管理 |
51 |
安全工程 |
50 |
翻译 |
49 |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
49 |
能源与动力工程 |
46 |
社会工作 |
46 |
统计学 |
46 |
新闻学 |
45 |
旅游管理 |
43 |
视觉传达设计 |
42 |
化学 |
41 |
环境设计 |
37 |
秘书学 |
36 |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 |
34 |
物理学 |
32 |
应用统计学 |
31 |
舞蹈学 |
20 |
护理(专科) |
368 |
数据来源:教育部监测系统。
1. 毕业生的就业率
截至2018年6月20日,本校2018届本科毕业生的就业率为94.5%,学校整体就业率为89.77%。
图 1-1 毕业生的就业率
数据来源:教育部监测系统。
本校2018届就业率较高的专业是安全工程、学前教育、物理学、环境设计、旅游管理(均为100%),就业率较低的专业是护理(专科)(68%)、美术学(74%)。
数据来源:教育部监测系统。
续图1-4 各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率
数据来源:教育部监测系统。
续图1-4 各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率
数据来源:教育部监测系统。
1. 毕业去向分布
本校2018届毕业生最主要的去向是“签就业协议形式就业”(80.9%),毕业生“升学”的比例为12.6%。
注1:图中数据均保留一位小数,由于四舍五入,相加可能不等于100%。
注2:“出国、出境”、“应征义务兵”的比例均小于0.1%,没有展示。
数据来源:教育部监测系统。
2. 各类毕业生的毕业去向
本校2018届毕业生中,男生签就业协议形式就业的比例为83.7%,女生签就业协议形式就业的比例为78.2%。
注:图中数据均保留一位小数,由于四舍五入,相加可能不等于100%。
数据来源:教育部监测系统。
3. 各院系及专业的毕业去向分布
本校2018届签就业协议形式就业比例较高的院系是教育系(100.0%),签就业协议形式就业比例较低的院系是生命科学学院(64.3%)。
表 1-5 各院系的毕业去向分布
院系名称 |
签就业协议 形式就业 |
升学 |
自由 职业 |
签劳动合同 形式就业 |
其他录用 形式就业 |
应征 义务兵 |
出国、 出境 |
待就业 |
教育系 |
100.0 |
0.0 |
0.0 |
0.0 |
0.0 |
0.0 |
0.0 |
0.0 |
管理学院 |
91.5 |
4.6 |
0.0 |
0.0 |
1.0 |
0.0 |
0.0 |
3.0 |
艺术学院 |
89.4 |
0.4 |
0.0 |
0.0 |
0.0 |
0.0 |
0.0 |
10.2 |
能源工程学院 |
86.9 |
9.6 |
0.0 |
0.0 |
0.0 |
0.0 |
0.2 |
3.3 |
体育学院 |
86.8 |
10.3 |
0.0 |
0.0 |
0.0 |
0.0 |
0.0 |
2.9 |
建筑工程学院 |
84.3 |
4.6 |
4.6 |
0.0 |
0.0 |
0.0 |
0.0 |
6.5 |
外国语学院 |
82.4 |
12.1 |
0.0 |
0.0 |
0.0 |
0.0 |
0.0 |
5.5 |
化学与化工学院 |
82.3 |
12.2 |
0.2 |
1.8 |
0.2 |
0.0 |
0.0 |
3.2 |
文学院 |
80.4 |
12.9 |
0.0 |
0.0 |
0.9 |
0.0 |
0.0 |
5.8 |
信息工程学院 |
79.0 |
9.3 |
2.0 |
0.0 |
0.0 |
0.5 |
0.0 |
9.3 |
数学与统计学院 |
71.2 |
23.7 |
0.0 |
0.0 |
0.0 |
0.0 |
0.0 |
5.0 |
政法学院 |
70.3 |
22.2 |
0.0 |
0.0 |
0.3 |
0.0 |
0.0 |
7.3 |
生命科学学院 |
64.3 |
28.3 |
0.0 |
0.3 |
0.0 |
0.0 |
0.0 |
7.1 |
注:表中数据均保留一位小数,由于四舍五入,相加可能不等于100%。
数据来源:教育部监测系统。
本校2018届签就业协议形式就业比例较高的专业是环境设计、学前教育(均为100.0%),签就业协议形式就业比例较低的专业是思想政治教育(51.9%)、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52.9%)。
表 1-6 各专业的毕业去向分布
专业名称 |
签就业协议 形式就业 |
升学 |
自由 职业 |
签劳动合同 形式就业 |
其他录用 形式就业 |
应征 义务兵 |
出国、 出境 |
待就业 |
环境设计 |
100.0 |
0.0 |
0.0 |
0.0 |
0.0 |
0.0 |
0.0 |
0.0 |
学前教育 |
100.0 |
0.0 |
0.0 |
0.0 |
0.0 |
0.0 |
0.0 |
0.0 |
音乐学 |
98.7 |
0.0 |
0.0 |
0.0 |
0.0 |
0.0 |
0.0 |
1.3 |
视觉传达设计 |
95.2 |
0.0 |
0.0 |
0.0 |
0.0 |
0.0 |
0.0 |
4.8 |
会计学 |
94.3 |
3.3 |
0.0 |
0.0 |
1.6 |
0.0 |
0.0 |
0.8 |
财务管理 |
90.8 |
2.3 |
0.0 |
0.0 |
0.0 |
0.0 |
0.0 |
6.9 |
物理学 |
90.6 |
9.4 |
0.0 |
0.0 |
0.0 |
0.0 |
0.0 |
0.0 |
市场营销 |
90.4 |
3.8 |
0.0 |
0.0 |
1.9 |
0.0 |
0.0 |
3.8 |
过程装备 与控制工程 |
89.5 |
7.6 |
1.0 |
0.0 |
0.0 |
0.0 |
0.0 |
1.9 |
测控技术与仪器 |
88.8 |
9.2 |
0.0 |
0.0 |
0.0 |
0.0 |
1.0 |
1.0 |
能源与动力工程 |
87.0 |
6.5 |
0.0 |
0.0 |
0.0 |
0.0 |
0.0 |
6.5 |
体育教育 |
86.8 |
10.3 |
0.0 |
0.0 |
0.0 |
0.0 |
0.0 |
2.9 |
电气工程 及其自动化 |
86.7 |
8.2 |
0.0 |
0.0 |
0.0 |
0.0 |
0.0 |
5.1 |
旅游管理 |
86.0 |
14.0 |
0.0 |
0.0 |
0.0 |
0.0 |
0.0 |
0.0 |
机械设计制造 及其自动化 |
85.4 |
9.7 |
0.0 |
0.0 |
0.0 |
0.0 |
0.0 |
4.9 |
化学 |
85.4 |
9.8 |
0.0 |
0.0 |
0.0 |
0.0 |
0.0 |
4.9 |
舞蹈学 |
85.0 |
0.0 |
0.0 |
0.0 |
0.0 |
0.0 |
0.0 |
15.0 |
土木工程 |
84.8 |
2.0 |
7.1 |
0.0 |
0.0 |
0.0 |
0.0 |
6.1 |
物联网工程 |
84.6 |
9.6 |
0.0 |
0.0 |
0.0 |
0.0 |
0.0 |
5.8 |
英语 |
84.5 |
10.3 |
0.0 |
0.0 |
0.0 |
0.0 |
0.0 |
5.2 |
安全工程 |
84.0 |
16.0 |
0.0 |
0.0 |
0.0 |
0.0 |
0.0 |
0.0 |
法学 |
83.7 |
11.2 |
0.0 |
0.0 |
0.0 |
0.0 |
0.0 |
5.1 |
给排水科学 与工程 |
83.3 |
9.3 |
0.0 |
0.0 |
0.0 |
0.0 |
0.0 |
7.4 |
石油工程 |
82.4 |
14.3 |
0.0 |
0.0 |
0.0 |
0.0 |
0.0 |
3.3 |
新闻学 |
82.2 |
6.7 |
0.0 |
0.0 |
0.0 |
0.0 |
0.0 |
11.1 |
秘书学 |
80.6 |
16.7 |
0.0 |
0.0 |
0.0 |
0.0 |
0.0 |
2.8 |
汉语言文学 |
79.9 |
13.9 |
0.0 |
0.0 |
1.4 |
0.0 |
0.0 |
4.9 |
化学工程与工艺 |
79.8 |
14.9 |
0.0 |
0.9 |
0.9 |
0.0 |
0.0 |
3.5 |
计算机科学 与技术 |
77.9 |
5.8 |
3.8 |
0.0 |
0.0 |
1.0 |
0.0 |
11.5 |
翻译 |
77.6 |
16.3 |
0.0 |
0.0 |
0.0 |
0.0 |
0.0 |
6.1 |
油气储运工程 |
75.6 |
13.3 |
0.0 |
7.8 |
0.0 |
0.0 |
0.0 |
3.3 |
信息管理 与信息系统 |
75.5 |
16.3 |
0.0 |
0.0 |
0.0 |
0.0 |
0.0 |
8.2 |
植物科学与技术 |
75.0 |
22.4 |
0.0 |
0.0 |
0.0 |
0.0 |
0.0 |
2.6 |
历史学 |
74.6 |
14.9 |
0.0 |
0.0 |
0.0 |
0.0 |
0.0 |
10.4 |
应用统计学 |
74.2 |
22.6 |
0.0 |
0.0 |
0.0 |
0.0 |
0.0 |
3.2 |
统计学 |
73.9 |
21.7 |
0.0 |
0.0 |
0.0 |
0.0 |
0.0 |
4.3 |
动物科学 |
72.7 |
16.4 |
0.0 |
0.0 |
0.0 |
0.0 |
0.0 |
10.9 |
美术学 |
72.4 |
1.3 |
0.0 |
0.0 |
0.0 |
0.0 |
0.0 |
26.3 |
数学与应用数学 |
67.7 |
25.8 |
0.0 |
0.0 |
0.0 |
0.0 |
0.0 |
6.5 |
行政管理 |
64.7 |
21.6 |
0.0 |
0.0 |
2.0 |
0.0 |
0.0 |
11.8 |
社会工作 |
63.0 |
30.4 |
0.0 |
0.0 |
0.0 |
0.0 |
0.0 |
6.5 |
园林 |
62.3 |
20.3 |
0.0 |
1.4 |
0.0 |
0.0 |
0.0 |
15.9 |
生物科学 |
56.9 |
39.2 |
0.0 |
0.0 |
0.0 |
0.0 |
0.0 |
3.9 |
水土保持 与荒漠化防治 |
52.9 |
44.1 |
0.0 |
0.0 |
0.0 |
0.0 |
0.0 |
2.9 |
思想政治教育 |
51.9 |
44.4 |
0.0 |
0.0 |
0.0 |
0.0 |
0.0 |
3.7 |
注:表中数据均保留一位小数,由于四舍五入,相加可能不等于100%。
数据来源:教育部监测系统。
1. 毕业生的职业流向
本校2018届毕业生从事的主要职业类如下表所示。本校2018届毕业生就业量较大的职业类为中小学教育(18.7%)、建筑工程(11.6%)。
占本校就业毕业生的人数百分比(%) |
|
中小学教育 |
18.7 |
建筑工程 |
11.6 |
财务/审计/税务/统计 |
8.2 |
行政/后勤 |
7.8 |
生物/化工 |
6.1 |
数据来源:麦可思-榆林学院2018届毕业生培养质量评价数据。
2. 各院系及专业的职业流向
表 1-8 各院系毕业生实际从事的主要职业
本校该院系毕业生从事的主要职业 |
|
管理学院 |
会计;出纳员 |
化学与化工学院 |
化工厂系统操作员;化学设备操作员和管理员;化工设计工程技术员 |
建筑工程学院 |
建筑技术员;土木工程师;土木建筑工程技术员 |
教育系 |
幼儿教师 |
能源工程学院 |
电厂操作员;安全工程技术员;电气工程技术员 |
生命科学学院 |
初中教师;环境工程师;动物饲养员 |
数学与统计学院 |
小学教师 |
体育学院 |
小学教师 |
外国语学院 |
小学教师;初中教师;其他教师和讲员[1] |
文学院 |
小学教师;行政秘书和行政助理;文员 |
信息工程学院 |
计算机程序员;计算机软件应用工程师;互联网开发师;计算机系统软件工程师 |
艺术学院 |
小学教师;平面设计;初中教师;文员 |
政法学院 |
文员;小学教师;初中教师;社工 |
数据来源:麦可思-榆林学院2018届毕业生培养质量评价数据。
表 1-9 各专业毕业生实际从事的主要职业
专业名称 |
本校该专业毕业生从事的主要职业 |
|
管理学院 |
财务管理 |
会计 |
管理学院 |
会计学 |
会计 |
化学与化工学院 |
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 |
化工厂系统操作员 |
化学与化工学院 |
化学工程与工艺 |
化工厂系统操作员 |
化学与化工学院 |
石油工程 |
化工厂系统操作员 |
化学与化工学院 |
油气储运工程 |
化工厂系统操作员 |
建筑工程学院 |
给排水科学与工程 |
建筑技术员 |
建筑工程学院 |
土木工程 |
建筑技术员 |
教育系 |
学前教育 |
幼儿教师 |
能源工程学院 |
安全工程 |
安全工程技术员 |
能源工程学院 |
测控技术与仪器 |
电气工程技术员 |
能源工程学院 |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
电气技术员 |
能源工程学院 |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
管道技术员 |
能源工程学院 |
能源与动力工程 |
电厂操作员 |
生命科学学院 |
动物科学 |
动物饲养员 |
生命科学学院 |
生物科学 |
初中教师 |
生命科学学院 |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 |
环境工程师 |
数学与统计学院 |
数学与应用数学 |
小学教师 |
体育学院 |
体育教育 |
小学教师 |
外国语学院 |
翻译 |
小学教师 |
外国语学院 |
英语 |
小学教师 |
文学院 |
汉语言文学 |
小学教师 |
文学院 |
秘书学 |
行政秘书和行政助理 |
文学院 |
新闻学 |
广告文案员 |
信息工程学院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计算机程序员 |
信息工程学院 |
物联网工程 |
计算机软件应用工程师 |
艺术学院 |
美术学 |
小学教师 |
艺术学院 |
视觉传达设计 |
平面设计 |
艺术学院 |
音乐学 |
小学教师 |
政法学院 |
历史学 |
文员 |
政法学院 |
社会工作 |
社工 |
注:个别专业由于样本较少没有包括在内。
数据来源:麦可思-榆林学院2018届毕业生培养质量评价数据。
3. 毕业生的行业流向
本校2018届毕业生就业的主要行业类如下表所示。本校2018届毕业生就业量较大的行业类为教育业(24.8%)、建筑业(18.1%)。
占本校就业毕业生的人数百分比(%) |
|
教育业 |
24.8 |
建筑业 |
18.1 |
化学品、化工、塑胶业 |
7.9 |
政府及公共管理 |
5.8 |
媒体、信息及通信产业 |
5.5 |
数据来源:麦可思-榆林学院2018届毕业生培养质量评价数据。
4. 各院系及专业的行业流向
表 1-11 各院系毕业生实际就业的主要行业
本校该院系毕业生就业的主要行业 |
|
管理学院 |
会计、审计与税务服务业;保险代理、经销、其他保险相关业 |
化学与化工学院 |
石油及煤制品制造业;其他化工产品制造业;其他特种行业工程承建业[2] |
建筑工程学院 |
高速公路、街道及桥梁建筑业;住宅建筑施工业;非住宅建筑施工业 |
教育系 |
幼儿园与学前教育机构 |
能源工程学院 |
发电、输电业;半导体和其他电子元件制造业;其他特种行业工程承建业 |
生命科学学院 |
中小学教育机构 |
数学与统计学院 |
中小学教育机构 |
体育学院 |
中小学教育机构 |
外国语学院 |
中小学教育机构 |
文学院 |
中小学教育机构 |
信息工程学院 |
软件开发业;计算机系统设计服务业 |
艺术学院 |
中小学教育机构 |
政法学院 |
中小学教育机构;其他学院和培训机构[3];司法、执法部门(公检法) |
数据来源:麦可思-榆林学院2018届毕业生培养质量评价数据。
表 1-12 各专业毕业生实际就业的主要行业
专业名称 |
本校该专业毕业生就业的主要行业 |
|
管理学院 |
财务管理 |
会计、审计与税务服务业 |
管理学院 |
会计学 |
会计、审计与税务服务业 |
化学与化工学院 |
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 |
石油及煤制品制造业 |
化学与化工学院 |
化学工程与工艺 |
石油及煤制品制造业 |
化学与化工学院 |
油气储运工程 |
石油及煤制品制造业 |
建筑工程学院 |
给排水科学与工程 |
住宅建筑施工业 |
建筑工程学院 |
土木工程 |
高速公路、街道及桥梁建筑业 |
教育系 |
学前教育 |
幼儿园与学前教育机构 |
能源工程学院 |
测控技术与仪器 |
半导体和其他电子元件制造业 |
能源工程学院 |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
发电、输电业 |
能源工程学院 |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
其他特种行业工程承建业 |
能源工程学院 |
能源与动力工程 |
发电、输电业 |
能源工程学院 |
物理学 |
中小学教育机构 |
生命科学学院 |
动物科学 |
动物生产服务业 |
生命科学学院 |
生物科学 |
中小学教育机构 |
生命科学学院 |
园林 |
住宅建筑施工业 |
数学与统计学院 |
数学与应用数学 |
中小学教育机构 |
体育学院 |
体育教育 |
中小学教育机构 |
外国语学院 |
翻译 |
中小学教育机构 |
外国语学院 |
英语 |
中小学教育机构 |
文学院 |
汉语言文学 |
中小学教育机构 |
信息工程学院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软件开发业 |
信息工程学院 |
物联网工程 |
软件开发业 |
艺术学院 |
环境设计 |
中小学教育机构 |
艺术学院 |
美术学 |
其他学院和培训机构 |
艺术学院 |
音乐学 |
中小学教育机构 |
政法学院 |
历史学 |
中小学教育机构 |
注:个别专业由于样本较少没有包括在内。
数据来源:麦可思-榆林学院2018届毕业生培养质量评价数据。
5. 毕业生的用人单位流向
本校2018届毕业生主要就业的用人单位类型是民营企业/个体(49%),就业于国有企业的比例为26%。毕业生主要就业于300人及以下规模的中小型用人单位(52%)。
数据来源:麦可思-榆林学院2018届毕业生培养质量评价数据。
数据来源:麦可思-榆林学院2018届毕业生培养质量评价数据。
6. 各院系及专业的用人单位流向
数据来源:麦可思-榆林学院2018届毕业生培养质量评价数据。
注:个别专业因样本不足没有包括在内。
数据来源:麦可思-榆林学院2018届毕业生培养质量评价数据。
续图1-10 各专业毕业生的用人单位类型分布
注:个别专业因样本不足没有包括在内。
数据来源:麦可思-榆林学院2018届毕业生培养质量评价数据。
数据来源:麦可思-榆林学院2018届毕业生培养质量评价数据。
注:个别专业因样本不足没有包括在内。
数据来源:麦可思-榆林学院2018届毕业生培养质量评价数据。
续图1-12 各专业毕业生的用人单位规模分布
注:个别专业因样本不足没有包括在内。
数据来源:麦可思-榆林学院2018届毕业生培养质量评价数据。
【此部分内容请学校自行添加】
8. 就业毕业生的地区流向
本校2018届就业的毕业生中,有71.9%的人在陕西省就业。毕业生就业量较大的城市为榆林(37.8%)、西安(17.4%)。
图 1-13 毕业生在陕西省就业的比例
数据来源:教育部监测系统。
就业城市 |
占本校就业毕业生的人数百分比(%) |
榆林 |
37.8 |
西安 |
17.4 |
数据来源:教育部监测系统。
2. 各院系及专业的升学比例
本校2018届毕业生升学比例较高的院系是生命科学学院(28.3%),升学比例较低的院系是教育系(0.0%)、艺术学院(0.4%)。
数据来源:教育部监测系统。
本校2018届毕业生升学比例较高的专业是思想政治教育(44.4%)、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44.1%)、生物科学(39.2%)。
数据来源:教育部监测系统。
续图1-16 各专业毕业生的升学比例
数据来源:教育部监测系统。
续图1-16 各专业毕业生的升学比例
数据来源:教育部监测系统。
3. 毕业生读研院校类型分布
本校2018届毕业生读研院校的主要类型是“其他本科院校”(78%)。
图 1-17 毕业生读研院校的主要类型
数据来源:麦可思-榆林学院2018届毕业生培养质量评价数据。
1. 毕业生的自主创业比例
本校2018届毕业生的自主创业比例为0.4%。
图 1-18 毕业生的自主创业比例
数据来源:教育部监测系统。
就业创业工作评价反映学校就创业工作的落实效果,高质量的就创业工作能促进毕业生毕业后的就业落实。本章主要从毕业生对就业指导服务情况、创新创业教育情况的反馈来展现本校就业创业工作落实情况和落实效果。
1. 就业指导服务总体满意度
本校2018届毕业生对就业指导服务的总体满意度为71%。
图 2-1 毕业生对就业指导服务的总体满意度
数据来源:麦可思-榆林学院2018届毕业生培养质量评价数据。
2. 各院系毕业生对就业指导服务的评价
本校2018届对就业指导服务的总体满意度较高的院系是外国语学院(85%)、管理学院(84%),对就业指导服务的总体满意度较低的院系是建筑工程学院(58%)。
图 2-2 各院系毕业生对就业指导服务的总体满意度
注:个别学院由于样本较少没有包括在内。
数据来源:麦可思-榆林学院2018届毕业生培养质量评价数据。
3. 各项就业指导服务开展情况及毕业生的评价情况
本校2018届毕业生接受“职业发展规划”、“大学组织的招聘会”求职服务的比例(分别为48%、47%)较大,其有效性(分别为61%、62%)相对较低;接受“直接介绍工作”求职服务的比例为5%,其有效性(85%)较高。本校2018届毕业生中,有22%的人表示“没有接受任何求职辅导服务”。
图 2-3 毕业生接受就业指导服务的比例及有效性评价(多选)
数据来源:麦可思-榆林学院2018届毕业生培养质量评价数据。
1. 创新创业教育开展效果评价
本校2018届毕业生接受的创新创业教育主要是“创业辅导活动”(35%),其有效性为55%;其次是“创业教学课程”(32%),其有效性为59%。
图 2-4 毕业生接受母校提供的创新创业教育及认为其有效的比例(多选)
数据来源:麦可思-榆林学院2018届毕业生培养质量评价数据。
本校2018届毕业生认为创新创业教育最需要改进的地方是“创新创业实践类活动不足”(57%)。
图 2-5 创新创业教育改进需求(多选)
数据来源:麦可思-榆林学院2018届毕业生培养质量评价数据。
2. 创业教育对毕业生创业能力、知识和素养方面的影响
本校2018届分别有51%、46%、44%的毕业生认为创业教育对“树立科学的创业观(如:创新意识、职业操守、意志品质及社会责任等)”、“掌握开展创业活动所需要的基本知识”、“掌握创业必备的能力(如:创业资源整合、商业计划书撰写、企业管理方法等)”方面“非常有帮助”或“有帮助”。
数据来源:麦可思-榆林学院2018届毕业生培养质量评价数据。
1. 引导和鼓励毕业生到城乡基层就业
面向基层就业是毕业生充分就业的前提和保证。中办、国办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工作的意见》,学校组织各院系就业工作人员认真学习并领会政策,做好学生就业创业思想观念引导,抓好国家关于基层就业创业政策宣传解读,让学生提早了解政策,转变就业观念,鼓励毕业生到城乡社区从事教育文化、医疗卫生、健康养老等工作。主动与地方政府沟通,及时了解“大学生村官”、“教师特岗计划”、“三支一扶”、“西部计划”等中央基层就业项目的招考时间及动态,及时向毕业生发布相关信息,动员和指导毕业生积极参加相关招聘考试。
2. 鼓励毕业生到中小微企业就业
广泛收集中小微企业的招聘信息,积极邀请中小微企业进校园开展招聘活动;向毕业生积极宣传国家关于中小微企业吸纳毕业生的社保补贴、培训补贴、税费减免等优惠政策,引导毕业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成才观和择业观,要重视中小微企业提供的就业岗位,积极参加应聘。要关心到中小微企业就业毕业生的成长和发展,通过跟踪服务、定期回访等方式,帮助解决工作和学习上的困难和问题,让他们切实感受到组织的温暖和关心。
3. 服务国家发展战略开拓就业岗位
围绕“一带一路”、“呼包鄂榆城市群发展规划”等国家重大战略,积极参加相关区域组织的校企合作洽谈会,主动对接人才需求,向重点地区、重大工程、重大项目、重要领域输送毕业生。要抓住实施“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行动计划等契机,引导毕业生到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和现代农业等领域就业创业。
4. 积极做好大学生征兵宣传工作
组织毕业生认真学习国家《关于进一步做好大学生征兵工作的通知》和关于“退役大学生士兵”专项硕士研究生招生计划以及学费资助、复学升学等优惠政策,主动会同兵役部门,做好宣传动员工作,实时掌握学生应征报名、体格检查、政治审核和预定兵工作进展情况,努力实现毕业生征兵数量进一步提高。
5. 做好考研动员及服务工作
考研是毕业生充分就业和提高就业质量的重要手段,利用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课堂,帮助学生分析就业形势和前景、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考研、调整心态、积极备战,提升考研及就业信心,有效促进就业质量。
1. 成功举办“榆林市春季大型人才招聘会暨榆林学院2018届毕业生洽谈会”及“榆林学院秋季毕业生洽谈会”
与榆林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决定联合举办“榆林市春季大型人才招聘会暨榆林学院2018届毕业生洽谈会”,为毕业生充分就业提供了就业机会和平台。该招聘会共吸引用人单位260家,提供岗位8380个,涵盖了农林、能源化工、电子、网络、销售、文秘、财会、保险、银行、证券、教育、建筑、医疗、餐饮、酒店服务等30多个行业的120多个工种,规模大、专业覆盖面广,吸引了我校2018届毕业生和社会各界人士10000余人参加。会场内,设立政策宣传咨询点,是对大学毕业生的档案管理、就业见习、创业培训、人事代理等相关问题进行讲解。据初步统计,招聘会当天有4400人达成了就业意向,其中高校毕业生2491人。榆林学院毕业生在求职过程中结合自身择业意向与就业优势,积极与参会单位交流沟通,表现出良好的就业心态。
秋季双选会共邀请到52家高品质用人单位,包括15家央企、15家陕企、22家注册资金上亿民企,提供就业岗位4000余个,主要面向能源化工、建筑工程、信息工程和管理等专业的毕业生。榆林学院2019届毕业生参加了双选会。
2. 积极联络校外企业开展校园专场招聘会
为了进一步拓展我校2018届毕业生就业工作渠道、提高毕业生就业率,就业指导中心积极联络校外企业来我校开展校园专场招聘会。经统计,2018届毕业生就业季,我校共举办校园专场招聘会147场,参与专场招聘会的用人单位326家,共计提供工作岗位6700个,是我校毕业生重要的就业渠道之一。
3. 努力提高辅导员就业指导水平
为了提升我校就业指导教师的专业化、职业化水平,帮助掌握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框架与方法,对学生进行科学的职业发展与求职技巧辅导,2018年我们派出了两名就业中心工作人员参加北森职业规划师培训,六名辅导员参加《就业指导》课程培训。
4. 成功组织榆林学院“第二届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赛”及“第三届招聘模拟大赛”
为了引导和帮助我校学生科学地进行职业生涯规划,6月5日晚,由就业指导服务中心主办,化学与化工学院承办的第二届职业生涯规划大赛在学术报告厅顺利举办。党委副书记尚爱军和相关部门负责人,各院系副书记、辅导员和四百余名学生观看了比赛。本次大赛有效推动了我校大学生就业工作精准指导的开展,同时普及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知识,引导了广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成才观、就业观,科学合理地规划大学学习与生活,提高了大学生就业、创业与实践能力,帮助同学们赢在起跑线上,成为职场竞争的强者。
招聘模拟大赛以“增强创业意识,提高就业能力;培养创新精神,打造职场精英”为宗旨,将职场竞聘搬进校园,从而让学生提前感受面试氛围,积累面试经验,发掘自我潜能,增强个人实力;同时,帮助学生树立正确就业观念,增强就业竞争意识,真正做到在锻炼中成长,在成长中实现人生追求。
5. 积极拓宽就业渠道
大力拓宽就业渠道,紧密与各用人单位之间的联系,加强校企合作,回访已就业毕业生,调查就业满意度,强化精准服务。充分利用新媒体,开发手机移动终端服务系统,完善毕业生网上一站式服务平台建设,努力实现毕业生在手机上投递简历、预约面试、在线咨询等服务,开展网络招聘、视频招聘活动。引导和鼓励毕业生参军入伍,利用新媒体,印制宣传手册,动员专兼职辅导员在毕业生中广泛宣传国家鼓励大学生参军入伍的相关政策,形成良好舆论氛围。鼓励和支持毕业生到西部基层一线就业,我校共有26位优秀毕业生赴疆进藏,响应党的号召扎根西部基层建设,服务人民、奉献祖国。
6. 加强对困难学生帮扶
学校对就业过程中存在困难的学生给予重点关注与帮扶,采取多种措施帮助他们顺利就业。2018届毕业生中共有困难学生377名,其中建档立卡家庭贫困生371名,就业率均已达到100%。我校在家庭经济困难毕业生的帮扶工作中早安排并部署经济困难毕业生的“一对一”、“一生一卡”、“一生一策”精准帮扶工作,并召开多次家庭经济困难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推进会,建立并完成建档立卡家庭经济困难毕业生台账,精准掌握家庭经济困难毕业生基本信息、学业情况、就业创业意向、就业进展等情况,确保家庭困难毕业生百分百就业。
高校毕业生的就业质量实质上是对其就业情况进行的综合评价。其中,月收入是毕业生市场竞争力的客观反映;工作与专业相关度是反映毕业生的工作是否与所学专业相关,也是反映学校培养目标达成情况的重要指标;就业现状满意度、职业期待吻合度是学生对就业情况的自我评价指标。本章主要从月收入情况、工作与专业相关度、就业现状满意度、职业期待吻合度来展现本校毕业生的就业质量。
1. 毕业生的月收入
本校2018届毕业生的月收入为4554元。
图 3-1 毕业生的月收入
数据来源:麦可思-榆林学院2018届毕业生培养质量评价数据。
2. 各院系及专业的月收入
本校2018届月收入较高的院系是信息工程学院(6273元),月收入较低的院系是外国语学院(3607元)。
数据来源:麦可思-榆林学院2018届毕业生培养质量评价数据。
本校2018届月收入较高的专业是物联网工程(6542元)、计算机科学与技术(6523元),月收入较低的专业是历史学(2936元)、社会工作(3300元)。
注:个别专业因样本较少没有包括在内。
数据来源:麦可思-榆林学院2018届毕业生培养质量评价数据。
续图3-3 各专业毕业生的月收入
注:个别专业因样本较少没有包括在内。
数据来源:麦可思-榆林学院2018届毕业生培养质量评价数据。
2. 各院系及专业的专业相关度
本校2018届毕业生工作与专业相关度较高的院系是教育系(96%)、体育学院(94%)、建筑工程学院(93%),工作与专业相关度较低的院系是政法学院(50%)。
数据来源:麦可思-榆林学院2018届毕业生培养质量评价数据。
本校2018届工作与专业相关度较高的专业是土木工程(98%)、学前教育(96%)、音乐学(95%)、体育教育(94%),工作与专业相关度较低的专业是植物科学与技术(32%)、石油工程(45%)、油气储运工程(51%)。
注:个别专业因样本较少没有包括在内。
数据来源:麦可思-榆林学院2018届毕业生培养质量评价数据。
续图3-6 各专业毕业生的工作与专业相关度
注:个别专业因样本较少没有包括在内。
数据来源:麦可思-榆林学院2018届毕业生培养质量评价数据。
2. 各院系及专业的就业现状满意度
本校2018届毕业生就业现状满意度较高的院系是生命科学学院(76%),就业现状满意度较低的院系是政法学院(40%)。
注:个别学院因样本较少没有包括在内。
数据来源:麦可思-榆林学院2018届毕业生培养质量评价数据。
本校2018届毕业生就业现状满意度较高的专业是测控技术与仪器(75%)、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72%)、化学工程与工艺(71%),就业现状满意度较低的专业是土木工程(48%)、会计学(48%)、汉语言文学(49%)。
注:个别专业因样本较少没有包括在内。
数据来源:麦可思-榆林学院2018届毕业生培养质量评价数据。
2. 各专业的职业期待吻合度
本校2018届职业期待吻合度较高的专业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67%)、学前教育(63%)、测控技术与仪器(62%),职业期待吻合度较低的专业是土木工程(29%)、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29%)、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32%)。
注:个别专业因样本较少没有包括在内。
数据来源:麦可思-榆林学院2018届毕业生培养质量评价数据。
从就业流向分析,2018届毕业生就业情况呈现以下特点:
(一)本校共有2018届本科毕业生3092人,涉及13个院系、45个专业。本校历来重视毕业生的就业工作,将实现毕业生的充分就业和高质量就业作为工作重心,各项措施保障了工作顺利展开。本校2018届毕业生的就业率为94.5%,近几届毕业生的就业率均保持在90%以上,就业落实工作取得良好成效。
(二)从毕业生就业的的用人单位类型来看,本届毕业生就业的主要流向是民营企业/个体,占毕业生总数的49%;其次为国有企业,占毕业生总数的26%。从毕业生就业的用人单位规模来看,毕业生主要就业于300人及以下规模的中小型用人单位(52%)。中小型民营企业是毕业生就业的主要市场。
(三)本届毕业生就业的主要职业类流向是“中小学教育”、“建筑工程”,占比分别为18.7%、11.6%。毕业生就业的行业类流向主要集中在教育业、建筑业,占比分别为24.8%、18.1%。可见,我校师范教育、能源化工、管理类等优势学科专业的毕业生在相关行业就业的比例较高。此外,根据麦可思关于我校毕业生就业岗位与专业相关度跟踪调查表明,我校2018届毕业生就业专业相关度达到73%。我校的专业目标培养达成情况较好。
(四)本届毕业生就业的主要城市仍集中在榆林和西安,分别占毕业生总数的37.8%、17.4%。我校毕业生较好地服务于本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
本校2018届本科的就业率为94.5%,比本校2017届本科(91.4%)高3.1个百分点。本校本科毕业生的就业率整体处于较高水平。
2015届~2017届数据来源:榆林学院数据。
2018届数据来源:教育部监测系统。
学生对母校的评价、对教学的满意程度反映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现状以及学生对学校的认可程度。本章从毕业生对母校的总体推荐度、满意度、对教学满意度以及学校培养的通用能力情况来展现学生对学校培养的反馈情况。
1. 对学校的总体推荐度评价
本校2018届毕业生愿意推荐母校的比例为63%。
图 5-1 毕业生对母校的推荐度
数据来源:麦可思-榆林学院2018届毕业生培养质量评价数据。
2. 各院系及专业对学校的推荐度
本校2018届愿意推荐母校比例较高的院系是教育系(85%)、体育学院(81%),愿意推荐母校比例较低的院系是建筑工程学院(45%)。
数据来源:麦可思-榆林学院2018届毕业生培养质量评价数据。
本校2018届愿意推荐母校比例较高的专业是数学与应用数学(88%)、学前教育(85%)、美术学(84%),愿意推荐母校比例较低的专业是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42%)、土木工程(43%)。
注:个别专业因样本较少没有包括在内。
数据来源:麦可思-榆林学院2018届毕业生培养质量评价数据。
续图5-3 各专业毕业生对母校的推荐度
注:个别专业因样本较少没有包括在内。
数据来源:麦可思-榆林学院2018届毕业生培养质量评价数据。
4. 各院系及专业对学校的满意度
本校2018届毕业生对母校满意度较高的院系是管理学院、艺术学院(均为96%),对母校满意度较低的院系是信息工程学院(83%)。
数据来源:麦可思-榆林学院2018届毕业生培养质量评价数据。
本校2018届毕业生对母校满意度较高的专业是旅游管理、美术学、数学与应用数学(均为100%),对母校满意度较低的专业是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67%)、安全工程(76%)、石油工程(81%)。
注:个别专业因样本较少没有包括在内。
数据来源:麦可思-榆林学院2018届毕业生培养质量评价数据。
续图5-6 各专业毕业生对母校的满意度
注:个别专业因样本较少没有包括在内。
数据来源:麦可思-榆林学院2018届毕业生培养质量评价数据。
2. 各院系及专业的教学满意度
本校2018届教学满意度较高的院系是体育学院(100%),教学满意度较低的院系是信息工程学院(75%)、能源工程学院(76%)。
数据来源:麦可思-榆林学院2018届毕业生培养质量评价数据。
本校2018届教学满意度较高的专业是翻译、数学与应用数学、体育教育(均为100%),教学满意度较低的专业是安全工程(62%)。
注:个别专业因样本较少没有包括在内。
数据来源:麦可思-榆林学院2018届毕业生培养质量评价数据。
续图5-9 各专业毕业生的教学满意度
注:个别专业因样本较少没有包括在内。
数据来源:麦可思-榆林学院2018届毕业生培养质量评价数据。
1. 工作中最重要的通用能力
本校2018届毕业生认为工作中最重要的通用能力是“沟通与交流能力”(87%),其后依次是“解决问题能力”(81%)、“持续学习能力”(78%)等。
数据来源:麦可思-榆林学院2018届毕业生培养质量评价数据。
2. 母校学习经历对通用能力的影响
本校2018届毕业生受母校学习经历影响明显比例[4]较高的通用能力是“专业知识应用能力”(50%),其后依次是“持续学习能力”(48%)、“团队合作能力”(47%)等。
数据来源:麦可思-榆林学院2018届毕业生培养质量评价数据。
1. 提升职业发展规划与招聘会质量,保障毕业生高质量就业。
调查数据显示,本校2018届毕业生接受“职业发展规划”、“大学组织的招聘会”求职服务的比例较高,但认为其有效的比例在各项求职服务中相对较低。可见,本校职业发展规划以及招聘会的相关工作仍有提升空间。有效的职业发展规划能够帮助毕业生在校期间合理调整自身对未来职业的憧憬与预期,从而引导学生合理规划职业发展。
此外,在就业指导工作方面,本校还将建立健全就业指导机构,加大就业指导工作力度。常规化开展工作,如通过座谈会和研究会,分析市场需求和就业形势,探讨创业心得,交流面试技巧,提供用人信息,使本校的就业指导工作更加贴近社会需求。深入开展就业指导的专项调研,获取就业市场供求信息;开展就业指导课教学,通过专题报告、实践性课程和专业教育课程拓展指导内容;开展就业指导咨询,加强问卷调查、职业测评和心理咨询,帮助大学生中的弱势群体增强就业竞争力;针对性开展就业技巧培训,实现对大学毕业生的个性化指导。
2. 坚持能力本位,重视创新能力培养。
从创新创业来看,本校2018届毕业生接受“创业竞赛活动”创新创业教育的比例(19%)相对较低,且毕业生认为创新创业教育最需要改进的地方是“创新创业实践类活动不足”(57%)。我校将依据毕业生的反馈,针对我校人才培养理念,结合我校办学定位、服务面向和人才培养目标,进一步重视创新能力的培养,继续坚持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着力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
此外,我校还将继续完善创业举措。对有创业意愿的学生,开设创业指导及实训类课程。对已经开展创业实践的学生,开展企业经营管理类培训。支持本校学生成立创新创业协会、创业俱乐部、创业沙龙等社团,举办创新创业讲座论坛。
指标名称 |
就业率 |
月收入 |
专业 |
就业 现状满意度 (%) |
校友 推荐度 (%) |
校友 满意度 (%) |
教学 满意度 (%) |
— |
50.0 |
3311 |
63 |
36 |
45 |
81 |
77 |
其他指标数据来源:麦可思-榆林学院2018届毕业生培养质量评价数据。
[1] 其他教师和讲员:是指在中小学教育职业类中,除“小学及中学教育管理人员”、“小学教师”、“初中教师”、“高中教师”、“初中特殊教育教师”、“高中特殊教育教师”、“成人课程或高中文凭补习教师”之外的其他职业。
[2] 其他特种行业工程承建业:是指在建筑业行业大类中,除“住宅建筑施工业”,“非住宅建筑施工业”,“配套设施体系建造业(安装水电煤气等)”,“土地规划业”,“高速公路、街道及桥梁建筑业”,“其他重型和民用土木工程建筑业”,“建筑基础、结构、楼房外观承建业”,“建筑设备承包业”,“建筑装修业”之外的其他行业。
[3] 其他学院和培训机构:是指在教育业行业大类中,除“中小学教育机构”、“大专/高职教育机构”、“本科学院和大学”、“商业和计算机培训机构”、“中等职业教育机构”、“教育辅助服务业”、“幼儿园与学前教育机构”之外的其他行业。
[4] 影响明显的比例:是指影响深远和影响较大比例之和。